龚秀安,县人民检察院四级检察官助理,中共党员。他是与民同行的公益守望者,协助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80余件,14件获评最高检、省市典型案例。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等领域公益受损问题500余个,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。扎实开展调查研究,融入服务社会治理,获全市检察机关调研能手称号。

"群众举报的线索,就是我们行动的号角。"翻开龚秀安的办案笔记,密密麻麻记录着河道漂浮物检测数据、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抽检结果。
三年来,他协助办理的18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中,有让长期黑臭水体重现清波的"样板案",有督促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的"民生案",更有推动跨省固废转移处置的"创新案"。

14件入选最高检、省市典型案例的成绩单背后,是他遍布全县36个乡镇现场勘验的足迹及近千份证据材料的点滴积累。当被违建占用的土地重新长出绿油油的庄稼,当堵塞的河道再次流淌清冽的活水,这位"公益诉讼工匠"的笑容比获奖证书更灿烂。

500余个公益受损问题的整改清单,串联起龚秀安的履职轨迹。为解决部分饮用水源污染问题,他连续三周驻扎现场,白天走访勘验、取样送检,夜晚整理材料、制定方案,促成23家集中式供水单位(农村饮水工程)彻底解决水质不达标、环境脏乱差等问题,惠及城乡居民18万人。

面对医药计量器具未依法检定存在计量偏差问题,他积极发挥公益诉讼独特制度价值,推动行政机关以点带面开展民生计量领域综合治理,依法检定电子秤等计量器具2400余台(件)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同事们都说他是"行走的数据库",群众却更爱称他"办实事的小龚"——因为他总能把晦涩的法条转化成看得见的改变,让检察蓝真正成为守护美好生活的平安色。

荣获"全市检察机关调研能手"的他,始终坚信"办案不止于案结事了"。针对公益诉讼资源配置难题,他提出“四层双轨分流法”,构建公益诉讼案件繁简分流体系与路径,获评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优秀调研成果;发现建筑垃圾污染防治难点后,他主笔的调研报告推动有关单位出台专项治理方案,促成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中心落地见效,实现“办理一案、促治一域”效果。办公室深夜不熄的灯光里,藏着他对"融入社会治理"的执着追求:7篇转化实践的调研成果,10余项创新工作机制,见证着这位青年检察干警从"个案办理"到"系统治理"的思维跃升。
"我愿做公益诉讼道路上的追光者,因为群众满意的笑容就是最温暖的光。"为党徽添彩,为检徽争光,龚秀安依然奔波在守护公益的路上。他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检察人的担当,用行动证明:法治的温度,就藏在每一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里;正义的力量,正生长在每一起守护美好生活的案件中。